现在正值麦收季,曾经,农民都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麦收,而如今,走进田间地头,都是机械化作业。除了这些高科技器具的加持助力,掌握着科学种粮知识的新型职业农民,更是让怎么种粮、怎么种好粮有了新答案。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在南和区三思镇西宋村,两台大型联合收割机在广阔的麦田里忙碌地穿梭。
随着机具轰鸣而过,一簇簇颗粒饱满的麦穗被卷入收割机仓,海波粮食种植专业合作社的负责人王旭辉望着眼前的收获场景,喜悦之情溢于言表。
他告诉记者,他种植的是一批优质小麦,不仅颗粒饱满,抗寒性强,而且产量高。
王旭辉今年42岁,是一名返乡扎根农村的“80后”新型农民,之前一直从事货车运输工作,直到有天回家麦收,看到家乡传统的收割模式费时费力,相对落后。
2010年,他下定决心返乡做起新农民,大胆引进新设备和新技术,提升小麦的产量和品质。
在三思镇建立了第一个小麦育种基地,开展小麦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推广。
并且主动带头推广一喷三防技术,使用杀虫剂、杀菌剂、叶面肥等混配剂喷雾,来预防病虫害的发生,确保小麦增产。
新品种和新技术的应用,让每亩小麦的产量增收了一二百斤,同时,在减水、省人工、增产、增效,提升作物品质、抗灾能力等方面都上升到了一个更高的层次。
统一经营,统一种植,统一管理,在王旭辉的带动下,现在有越来越多的人逐渐改变了过去的传统农业生产方式,走上了机械化、科技化生产的路子。
不仅如此,王旭辉还经常到省农科院向专家请教种植技术,就这样他成了三思镇有名的土专家。
在他组建的微信群,村民们有什么问题都会第一时间发消息咨询。
王旭辉讲,单一得种植模式还不够,他们还结合当地沙壤土地的优势,种植红薯,来增加收益,带动农户走上富裕的道路。
乡村振兴,人才是关键。
像王旭辉这样新型职业农民,在南和区三思镇还有很多,他们积极应用现代农业科技,节本增效、科学种粮,做好新农民,带动广大小农户多种粮、种好粮,实现稳产增收。
版权声明:凡本平台发布的
所有原创新闻内容
任何媒体、组织或个人未经授权
禁止转载,违者必究。
标签: